- 積分
- 2015
- 性別
- 保密
- 注冊時間
- 2018-3-28
- 最后登錄
- 1970-1-1
- 在線時間
- 小時
|
鹽城市第八次黨代會首次提出高標準建設616平方公里黃海新區,充分利用腹地廣闊、港口等級高、綠色能源充沛等優勢,推動黃海新區由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,把黃海新區建成鹽城向海發展主陣地,打造江蘇省沿海發展新標桿。
今年以來,黃海新區濱海港片區應勢而動、乘勢而上、順勢而為,成立港口服務專班,緊緊圍繞濱海沿海發展的最大優勢、最大機遇、最大突破口,堅定向海圖強,加快產業集聚和綠色轉型,全力推動黃海新區濱海港片區由“關鍵變量”轉化為“現實增量”。
近日,中國海油江蘇濱海LNG項目一期工程先后完成22萬方儲罐工程、110KV輸變電工程、海上高架火炬工程、碼頭疏浚工程等重大節點目標,順利通過機械完工驗收。該項目建成后,將為長三角乃至華東地區提供持續穩定清潔的天然氣。
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,項目是產業發展的支撐。黃海新區濱海港片區圍繞重點工作攻堅,推動重大項目建設,聚力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。總投資776億元的金光纖維素纖維項目建設正有序推進,全部建成后,可年產纖維素纖維200萬噸、紡織產品60萬噸,將形成以纖維素纖維為主要原料的高端紡織企業集聚,為鹽城紡織工業帶來千億級可持續增長極。此外,總投資55億元、年產20萬噸的凱金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已全面鋪開建設,全部建成投產后,可實現年銷售80億元,稅收3.6億元。濱海港片區謀全局、看長遠,堅持把向海發展作為主攻方向,以“港興我榮”的使命感,建功黃海新區建設。高起點高效率推進片區產業規劃工作,持續深化產業研究,在黃海新區重點產業規劃的基礎上,圍繞綜合能源、優特鋼、新材料新醫藥、海洋生物、現代物流五大主導產業,培強做大特色產業集群,充分發揮國家電投、中國海油、大唐、華電等央企的引領帶動作用。金光、上海電氣、凱金、江蘇藍素等一批跨國公司和大型民企相繼落戶。
凱金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從簽約到開工,僅用了58天,開創了我縣重大項目“當月簽約、下月開工”的最新速度;今年5月23日,江蘇LNG增值稅留抵退稅款3.81億元全部到賬,僅用時13天就完成審核到退庫、資金撥付等工作……在推動港口、港產、港城的有機統一建設中,濱海港片區逐步形成“管委會抓統籌、濱??h抓招商、國有企業抓建設”的工作新格局。思路決定出路。合作、開放是黃海新區的重要使命和鮮明特質,長三角一體化、淮河生態經濟帶、江蘇沿海開發等國家戰略在這里交匯疊加,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。
今年5月18日,黃海新區成功舉辦2022江蘇省新能源投資論壇,成立鹽城工融匯創新能源股權投資基金、黃海新區綜合能源產業創新聯盟,濱海港綜合能源基地、中國海油江蘇濱海LNG二期等10個能源類項目成功簽約,黃海新區濱海港片區正以海納百川的氣魄和地負海涵的情懷,加快沿海開放合作步伐。
對沿海地區而言,要想富,先建港?!尔}城港濱海港區2#錨地通航安全技術報告》順利通過專家評審;濱海港1號和2號通用碼頭后方堆場地基處理完成總工程量的97%;中國海油江蘇濱海LNG項目碼頭主體工程完工并通過交工驗收;挖入式港池海堤路、通用碼頭防風抑塵網完工;濱海港調度指揮中心完成設備安裝,正在調試……黃海新區濱海港片區始終把港口作為陸海統籌、走向世界的重要支點,依托沿岸開發基礎,堅持向海拓展與內陸輻射并舉,全力推進濱海港航道、碼頭、濱海港鐵路專用線、濱淮高速、內河航道建設,積極布局水路組合港和內陸無水港網絡,做大水運周轉量、港口吞吐總量和船舶運量,努力建成高效暢通的淮河生態經濟帶出海門戶、長三角北翼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,架起鹽城走向世界的海上大通道。在黃海新區月亮灣港城安置區一期工程項目工地上,塔吊高立,一派繁忙。記者了解到,為全力推進工程進度,施工方1300多名工程建設人員、30余臺塔吊正加足馬力施工作業,一期項目31棟2260戶,目前已全部封頂,預計2023年5月交付。
近年來,我縣堅持“以產興城、以城促產、宜居宜業、融合發展”的新思路,將城鄉融合和片區經濟建設同步推進,深度探索產居旅融合發展,注重建設品質,塑造海濱風貌,做足特色文章,持續開拓城市發展新空間。在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的同時,務實推進片區產居旅融合發展,加快城市功能配套,推進港城路網、安置區、學校、醫院、商業綜合體等項目建設,增強城市服務功能和管理水平,不斷提升月亮灣港城發展能級和魅力。“我們依托沿海生態岸線,統籌海洋文化、紅色文化、鹽文化、古黃河文化、民俗文化等有利資源,重點建設黃河故道博物館、月亮灣旅游度假村、冰雪世界、沙灘浴場等項目,持續推動濱海港片區文旅產業持續發展?!笨h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沿著海堤公路蜿蜒穿行,栽植的生態綠化樹木,宛如一條條“綠色飄帶”,水清、岸綠、景美的海濱小城已初露芳容,成為游客們的新打卡地,每天前來觀看海景風光、水鳥翱翔的人群絡繹不絕。記者了解到,我縣著力建好生態廊道,持續推進沿海百萬畝生態防護林工程,充分利用既有河道、濕地、海堤和G228構建園區外圍環形防護林帶,建設集旅游、觀光、休閑為一體的沿海藍色生態走廊,一幅綠色打底的高質量發展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。
2022年7月27日濱海日報1版 來源:濱海日報
|
|